<sub id="tqhhd"></sub>
        1. <button id="tqhhd"><tr id="tqhhd"></tr></button>
        2. <wbr id="tqhhd"><pre id="tqhhd"></pre></wbr>
        3. 杏林流芳济苍生 薪火相传启新篇——衡阳市中医医院建院70周年综述


          ▲衡阳市中医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欧世平 摄


          ▲医院举行中药切制比武。


          ▲中药房。


          ▲新落成的中医传承楼橘香楼。


          ▲衡阳会议主题公园。

          ▲衡阳市中医医院厚植“中医惠民”理念。欧世平 摄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嘉林

            “山南水北,谓之阳。”在南岳衡山之南,坐落着一座有历史、有故事、有情怀的城市——衡阳。从公元前201年置县以来的2200多年漫长历程中,衡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明成果,也积淀了璀璨的中医药文化。在这里,有一家医院以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深深扎根于雁城老百姓的心中,它就是衡阳市中医医院。

          从1952年到2022年,70年的沧桑巨变,70年的峥嵘岁月,衡阳市中医医院已悄然走过70年光辉历程。日月不淹,春秋代序;杏林流芳,薪火相传。回眸过往,70年的中医印痕,浓缩着历史的年轮。70年来,衡阳市中医医院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逐步发展成为如今学科强大、门类齐全、技术精湛、人才济济、设备先进、文化丰厚、服务优良的国家三甲中医医院。

          铭记来时路,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断超越,锚定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这一目标,该院将坚定不移履行“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雁城这片沃土上不断孕育新的硕果,奋力谱写衡阳市中医医院更加灿烂美好的新篇章。

           传承发展,“衡阳会议”凸显中医特色

            70年风云变幻,在漫长的岁月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衡阳市中医医院而言,这70年的光阴却饱含着几代中医人薪火相传的心血与对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无限热爱。

          1952年,衡阳市中医医院创立之初,是全国第一批成立的中医医院,实现了中医医院的从无到有。当时医院只有几间瓦房,床位10余张,职工16人,条件十分简陋,医疗服务也只是简易的门诊。70年来,医院三易其址,从人民路18号到解放路68号,再到蒸湘北路25号,发展到现在医院占地66亩,建筑面积9.47万平方米,可设床位1300张,职工近千人。从一个联合诊所发展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医院坚持发扬中医特色,在衡阳乃至全省都营造了良好的中医氛围,因此,1982年原国家卫生部在衡阳市中医医院召开建国后首次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为该院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奠定了该院在全国中医界的特殊地位,也是我国中医药事业迅猛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走进衡阳市中医医院,在一片郁郁葱葱、硕果累累的杏林中,就能看到矗立着“衡阳会议主题公园”的纪念石刻,背面题字“艰难的历程光辉的成就历史性的贡献”,纪录着1982年衡阳会议的点点滴滴,成为医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982年4月16日至22日,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会议在衡阳召开,被称为“衡阳会议”。会议明确提出“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方针。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整顿和建设的意见》《全国中医医院工作条例(试行)》《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中医医院》3个文件,指导了当时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建设,强调中医医院和中医学院要保持中医特色,重视中医的传承和中医队伍的培养提高。“衡阳会议”明确: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基本方针,开启了中医复兴的新里程,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那时起,卫生部支持中医的鲜明立场传遍大江南北,“振兴中医”的响亮口号鼓舞了整个中医队伍,中医开口必谈衡阳,“衡阳会议”成为更为普遍的说法。而衡阳市中医医院作为“衡阳会议”的主现场,该院领导在会上作了“发挥中医特色,办好中医医院”的主题发言,被誉为全国中医界的一面旗帜,书写了属于衡阳市中医医院的华丽篇章。

          多年来,衡阳市中医医院始终把“衡阳会议”作为医院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从历届领导班子到历代中医人,不仅把医院的繁荣发展作为使命,更是把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扛在肩上。1982年以后,衡阳市中医医院发展迎来黄金时期,医院得到长足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中医药迎来了发展的好时光,中医药科技创新日新月异。衡阳市中医医院抢抓机遇,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创建成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衡阳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陈秋生告诉记者,要传承与发展中医,离不开对中医文化的弘扬。而这,正是衡阳市中医医院传承和弘扬“衡阳会议”精神一直秉承的理念。2012年,为了纪念“衡阳会议”30周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再次在衡阳召开座谈会,就是为了有序推进“衡阳会议”精神的进一步落实。衡阳市中医医院推行的中医“衡阳模式”再次得到全国中医界的肯定。

          在发展的历程中,衡阳市中医医院人始终秉承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与祖国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援外、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抗击疫情等关键时刻,总有衡阳市中医医院人挺身而出冲锋在一线、战斗在第一救援现场的身影,他们弘扬“衡阳会议”精神,在发挥中医药优势,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让更多人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了解传统中医文化精髓,感受中医药神奇的功效。

          多年来,衡阳市中医医院凸显中医特色,传承中医文化,通过援外为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开展中医药国际交流,让衡阳中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在做好医院疫情防控的同时,组建党员先锋队,派出12名医护人员驰援黄冈。2022年,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医院又一次派出21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整建制接管当地方舱医院。此外,在衡阳市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和海南、张家界、新疆、重庆、株洲等抗击疫情的一线,处处可见该院中医人的身影,他们通宵检测、诊治,为隔离人员把脉辨证施治,送预防中药汤剂,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重要作用,用实际行动贡献了“中医力量”。

          积极作为,医院发展收获累累硕果

            百舸争流,奋楫者当先。70年筚路蓝缕,70年奋斗耕耘,在衡阳市中医医院一代又一代中医人励精图治和艰苦奋斗下,医院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患者就医习惯也经历着深刻变革。近10年来,医院在重点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培养、医院管理制度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

          从传统中医药到中西医结合,从中药汤剂到中医外治各方式的灵活运用,从“望闻问切”到高科技大型诊疗仪器,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衡阳市中医医院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医院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成果。

          完善专科,增强发展动力——

          医院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学科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如今,医院设有临床、医技科室29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院内研发疗效良好的中药制剂品种20个。医院年收治住院人次2万多,门诊人次30多万,实现了质与量的飞跃。医院打造了骨伤科、肺病科、心病科、肿瘤科、脾胃病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肾病科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集聚人才,铺就强院之路——

          风雨历程70载,杏林春暖硕果累累,如今的衡阳市中医医院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塑造了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疗队伍,培养了一批名老中医:有“全国名老中医李四文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许雪君传承工作室”,正在创建国家级名老中医黄云、贺新民传承工作室,有省级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贺小林,有“湖南省名中医”王诚喜、徐基平、贺新民......他们每一位都是行走的中医药知识宝库。

          医院现拥有博士后指导老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衡阳市名医5人、高级职称医务人员110人。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提升中医经典理论功底和临床诊疗水平,医院通过“中医经典传承”精英人才签约和举办中医经典学术班等一系列举措,培养了一批医德医风良好、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医疗技术精湛的中医精英人才,为健康衡阳建设助力。

          融合创新,患者满意而归——

          2020年,我市知名心内科专家傅友生接到调令,担任衡阳市中医医院院长,为该院外科的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力量。在中医医院做一些高精尖外科手术,估计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而在衡阳市中医医院,则把这种“不可思议”变成现实。不少患者都知道,衡阳市中医医院不仅中医看得好,外科也一样很强。

          提到衡阳市中医医院能开展的外科业务,傅友生自豪地介绍,从骨伤科到显微外科,从肛肠科到妇产科,如今,医院外科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外科军团”异军突起,完美地补充了内科系列治疗手段的不足,实现了由内及外、内外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近年来,医院极大地完善了医院诊治手段,提升了救治能力,使患者足不出院,就能在疾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也催生了衡阳市中医医院向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的成功转型。

          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经腹腔镜全腹膜外脐疝修补术、超声引导下大腿中部股静脉PICC置管术......多个外科手术项目的成功开展,填补了学科领域空白,也让更多的患者满意而归。

          去芜存菁,中药炮制底蕴深厚——

          衡阳市中医医院中药炮制经历了6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文化底韵深厚,实力较强,如今拥有建筑面积达到1400多平方米炮制用房。2016年10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是当时湖南省仅有的四家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之一。基地根据临床需求,对一些已经失传、卓有特色的临方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和挖掘,以优化该院的炮制方法,让中药发挥更好的疗效。目前,已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临方炮制品种50多个,其中已有23个品种成功备案。基地始终坚守“工匠精神”,“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严格遵循工艺炮制,备案的炮制品种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医院制剂一直是该院的一张特色名片。制剂中心总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生产用房面积达到了1700多平方米,拥有全自动化的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和外用液体制剂3条生产线。药检室配备有微生物限度室、阳性对照室等功能间,能够对中药临方炮制品和中药制剂进行全检,并可开展与中药炮制和中药制剂相关的科研工作。医院现有中药制剂品种18个,包括颗粒剂、胶囊剂、丸剂、合剂、片剂、煎膏剂、洗剂等多种剂型。其中有几个品牌制剂深受医生和患者好评,如感冒宁颗粒、参七胶囊、支炎合剂等,偏瘫康胶囊和乳核丸分获省市科研成果奖。制剂室还为患者开展了“一对一”制备膏剂、丸剂、散剂等个体化加工服务,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中医姓中,传承“衡阳模式”——

          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上,医院始终坚持中医院姓“中”的办院理念,坚持“五个一”的服务理念:感受一种中医特色的人文环境、喝一疗程疗效明显的中药汤剂、体会1--3项中医特色治疗、享受一次中医特色的健康宣教、接受一次中医特色体质辨识。医院将“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视为第一目标,坚持独特的中医外治理念,在门诊诊室、住院部各病区设立中医外治室,让病人集中进行中医外治,让中医外治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专业、每一个病人,形成了中医特色明显的办院模式——“衡阳模式”。

          近年来,医院引进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医科高材生,更强调培养有中医技能和中医文化底蕴的专业人才。同时,为弘扬中医文化,衡阳市中医医院把中医知识装进头脑里,把中医文化刻进建筑里、融进环境里、写进制度里,用院徽、院歌、院训来承载,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行为来传承。

          付出终有收获。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发文,确定全省3家单位为首批“湖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衡阳市中医医院“衡阳会议”公园名列榜首。医院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十一五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十二五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卫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医疗机构法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乘风破浪,“名医名科名院”续写华丽篇章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机遇是流动的资源,只有乘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实现目标。因为有突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衡阳市中医医院成功入选全国百强中医院建设序列,获得国家一亿元的资金支持,使得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落户该院。项目中,新的传承创新楼橘香楼已经落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约34000平方米,包括住培基地、教学基地、执业医师考试基地、治未病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康复中心、中医经典病房、中医重点专科和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近日,记者走进橘香楼内,古朴厚重的实木桌椅、精雕细琢的镂花屏风,无不让人恍若梦回秦汉,一仰古医圣手之榻所。“传承创新,仁和精诚”这八字箴言被正式写入院训,矗立在橘香楼一楼的醒目位置。该项目将实现功能布局更优化、设施设备更先进、服务质量更优良,中医药特色更突出,临床疗效更显著。项目的正式启用,将助推医院成为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服务能力、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和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中发挥龙头作用的中医医院。

          此外,该院中药房、治未病中心、针灸康复科、中医经典病房等科室的医用设施,也无不精工细琢、美轮美奂,使中医厚重的文化氛围呼之欲出,令人赏心悦目。医院将中医药治疗贯穿于患者治疗全程,辨证施治,灵活应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建立了全市唯一的治未病中心、国医馆。

          “医院将不断提升内涵,继续弘扬中医特色,服务人民群众的健康,围绕建设省级中医诊疗中心而奋勇前行。”说起未来的发展,陈秋生心中蓝图已绘:“树名医”,做好人才建设;“建名科”,做好学科建设;“创名院”,做好医院管理,以卓越服务全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建设高素质中医人才队伍,对外要继续引进国医大师,对内要开展名医推选活动,通过中医经典培训班培养优秀中医青年人才,激发爱中医氛围;同时,加强创新型人才和中医精英人才培养,加大中医专科护士培养,不断为人才营造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持续打造优势特色学科,计划增加3--5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目前正在申报介入中心、中风中心、肿瘤中心,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强院。

          医院将守正创新,在研究名老中医的经方、验方的基础上,根据人民群众期盼开展中医诊疗新项目、打造中医服务新特色、走出中医发展新赛道,使中医医院传统诊疗技术焕发新的蓬勃生机。同时,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播,建造“四大长廊”,增强文化氛围,让老百姓信中医、用中医、赞中医,形成中医医院独特人文。服务上,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管理,让患者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朝着雁城百姓满意的卓越服务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清廉医院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面鲜红的党旗,让全部的力量为之凝聚;一盏“衡阳会议”明灯,为发展的道路指明方向。新时代、新征程,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未来,该院将围绕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部署,创新思路、科学谋划、重点突破,积极发扬传统中医药在抢救急危重症、康复治疗、未病预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携手共进,凝心聚力、大胆创新,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谱写医院发展新篇章,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梁丽君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
          亚洲美色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sub id="tqhhd"></sub>
              1. <button id="tqhhd"><tr id="tqhhd"></tr></button>
              2. <wbr id="tqhhd"><pre id="tqhhd"></pre></wbr>